郑洞国

曾泽生之子曾强:追忆我的父亲曾泽生

曾泽生:(1902—1973),云南永善人。曾任国民党政府军吉林守备军司令兼60军军长,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2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

郑洞国 曾泽生 曾强 陇耀 白肇学 2025-09-22 16:38  2

郑洞国到北京当官,妻子坚决要离婚,二十年后为何写信请求复合?

1952年,郑洞国应周恩来之邀赴京任职。这位曾在抗日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领,此刻却面临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妻子陈碧莲坚决不愿同行,甚至单方面提出离婚。二十年后,当她在上海孤苦无依时,却写信请求复合。究竟是什么让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女子毅然离去?又是什么让她晚年悔不

离婚 北京 郑建邦 郑洞国 碧莲 2025-09-13 00:37  2

郑洞国到中南海做客,毛主席亲自为他点烟,一席谈话影响他后半生

1954年4月中旬的一个傍晚,北京气温尚带春寒。灯光亮起,郑洞国跨进中南海丰泽园客厅,正低头理领带,忽听身后有人笑着说:“洞国同志,路上辛苦了。”他回身,只见毛主席已亲自迎出。寒暄刚落,主席掏出火柴,替他点燃一支香烟,这细节令多年在蒋介石身边唯恐失礼的郑洞国一

点烟 毛主席 后半生 郑洞国 中南海 2025-09-12 14:37  3

国军五大主力,各军的代表人物都有谁?哪一个军的阵容更强大

“1946年春天,重庆军委会走廊里有人低声问:‘到底哪支部队能算蒋委员长手里的头号王牌?’”一句随口的疑问,把旁人都问住了。彼时抗战刚结束,国共局势急转直下,所谓“五大主力”虽然名头早在战时就已叫响,可五支部队究竟谁强谁弱,连军中将校都争论不休。要想说清这件事

国军 杜聿明 郑洞国 廖耀湘 戴安澜 2025-09-02 10:27  6

辽沈战败后,孙立人说:我有一计可救东北,可惜杜聿明不敢做

你说人心有多难测?哥们儿并肩作战能翻脸,此事可真不少见。把人扔进战火里,矛盾和信任也都不值几个钱。要说1947到1948年东北那场比拼国运的较量,战场上的硝烟之外,更有两位老战友暗中较劲,一桩“本该避免的败局”在历史烟尘中晃悠——可惜,谁都没能把局子盘活。

辽沈 杜聿明 郑洞国 孙立人 辽沈战败 2025-08-07 14:20  7

“民革前辈传记丛书”首部作品《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出版

近日,“民革前辈传记丛书”首部作品《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第一视角展现了郑洞国将军从热血青年成长为抗日骁将的传奇一生。这部回忆录不仅是一部个人抗战实录,更折射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将领对民族复兴的赤诚追求

民革 郑洞国 郑洞国回忆录 传记丛书 民革前辈 2025-08-07 01:04  4

54年毛主席宴请郑洞国,一细节让郑洞国感慨:共产党领导人不是官

郑洞国,这个人物,总归还是要落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里来看。三十多岁的他,曾经是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十万大军,满脑子忠于蒋介石。对东北局势其实明白得一清二楚,可就是不信邪,真到1948年秋季,锦州失守,简直全线塌方。长春被围得死死的,局面眼看着就要不可收

共产党 领导人 毛主席 郑洞国 共产党领导人 2025-06-08 12:36  9

蒋介石瞎指挥有多离谱?长春突围时,他四道指令让众将啼笑皆非

1948年初的东北战场,国民党军已是强弩之末。继杜聿明、陈诚之后,卫立煌临危受命出任东北“剿总”司令,郑洞国仍任副手,是东北国军高层中唯一对全局保持连续性观察的关键人物。面对解放军的强大压力,蒋介石一度考虑放弃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将部队收缩至锦州乃至撤入关内。

长春 蒋介石 郑洞国 蒋介石瞎指挥 周至柔 2025-06-02 00:59  10

郑洞国晚年自语:“我被蒋介石骗了,真是太糊涂了 ”

郑洞国是一个经历过许多战争的将军。他1903年出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他曾是一位非常坚定的国民党将领。可到了1948年,他却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很惊讶的决定——在长春投降了共产党。一个原本誓死效忠“党国”的老兵,为什么会转变立场

蒋介石 郑洞国 晚年自语 郑洞国晚年 曾泽生 2025-05-23 12:37  16